bootstrapping-versus-venture-banner
  • 融資
    • 改善財務比率

自資創業還是引入創投資金?

  • 文章

如果沒有創投基金支持,最佳的創業方式是什麼?

自資創業還是引入創投資金?

一旦決定創業,你會面對源源不絕的問題。

首先就是如何為新業務融資。作為創始人,你會有幾種不同選擇。

你可以選擇自資創業,即自己出資或請求家人朋友投資。你也可以出售初創公司的部分股權來獲取創投基金投資,這樣就可大大加速你的業務發展。

傾向自資創業的你,也並非屬於少數。據《全球創業觀察》(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)的研究,全球83%的初創企業都以自資方式起步,而這種方式亦有不少優勝之處。

不過,如何判斷這種方式是否適合你的企業呢?

自資創業的基本要訣

自資創業有許多優點。

首先是門檻低,尤其從事營運開支較低的服務業,這個優勢就更明顯。你可以掌控企業發展方向及擴張步伐,建立你想要的企業文化,還可以很快得知自己的想法能否轉化為利潤。這一點至關重要,因為對於任何新公司,最大挑戰不是資金,而是要確保有一款可行而又能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。

自資創業還可以為下一步獲取投資做好準備,因為你可基於現有業績提出更好的交易條件,包括獲得更高估值、董事會席位以及優先清算權。

然而,越早尋求投資意味著付出的股權就越多。

如果選擇自資創業,從一開始建立良好的常規做法非常重要,包括明智地挑選團隊成員、專注於快速獲得盈利、謹慎控制開支及減低成本、避免信用卡債務,因為這有違自資創業的初衷。你還要準備隨時履行公司營運上的各種職務。

除法務和會計等工作以外,應避免不必要的外判服務。尋求政府補貼或稅務減免、與供應商協商更有利的付款條件,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確保收入─開發票雖好,但有錢入賬才能保持財務穩健。

自資創業不容易,萬事開頭難,你要作好心理準備。

引入投資者:何時募集資金

自資創業的方式雖然有其優勢,但並非唯一合適的途徑。引入投資者可以從一開始就賦予企業光環,在面向企業客戶推介業務時更為有利。另一個問題是,初創企業很難僅憑股權或較低薪酬吸引優秀人才,尤其已經從事穩定工作的人才。

對於希望更上一層樓的初創企業而言,在適當時機轉向外部融資亦是合理的方向。通常在良好的發展階段或會有錯覺資金總會不斷入帳,但現實可以很殘酷,資金可能會毫無先兆地在一夜之間枯竭。

不過,如果你能推延籌集創投資金,也許能獲得更吸引的條件,即使是幾個月的時間也可以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。

相對已擁有良好開局的公司,沒有盈利的公司不會獲得同樣的估值,因為這意味著需要注入更多資金。所以在起始階段,初創企業是否有盈利會構成很大的分別。

創投基金對企業規模化發展至關重要,但資本應被視為發展形式而非最終目的。

初創企業最實際的基本是創造能有效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服務。

自資創業的最佳實踐知識

要自資創業,需要建立良好的常規做法。以下清單或會對你有幫助:

  • 明智地挑選團隊成員
  • 全力專注於快速獲得盈利
  • 保持節約成本意識:時刻謹慎控制開支及減低成本
  • 準備隨時履行公司內各種職務以控制成本
  • 只在有必要時才使用外判服務(如法務和會計)
  • 尋求政府補貼和減稅策略
  • 確保收入:開發票雖好,但有錢入帳才能保持財務穩健

實現創業願景需要資金,獲得資金則需要創意和韌性。自資創業方式可能是一項挑戰,但也會推動你把公司發展得好,對潛在投資者更具吸引力。

滙豐科創金融

全力支持獲創投基金注資的企業及其投資者
HSBC Innovation Banking